這幾天在看日本攝影師森山大道的隨筆散文《邁向另一個國度》
樸實的文字裡散發出淡淡的光芒,慵懶的美麗。還有讓人會心一笑,可愛的小小幽默。
很喜歡他的生活顏色與步調;與社會保持著某種程度的疏離,過著海參般的海底生活。
平常,我就對海參這生物充滿憧憬。乍看之下牠是個分不出頭尾的圓桶狀柔軟物體,待在陽光照射不到的海底,整天呼呼大睡,完全不社會化,又保守,以生命個體而言,那極盡模糊又懶散的特性真令人羨慕。
話說回來,最近有某個陌生人在他所寫的文章裡直指我的作品欠缺社會意識的問題。事實本來就如對方所言,直到現在才被看穿,其實也沒有多大意義,這點我確實就像海參一樣,雖然沒有問過,所以無法確認,但或許海參也有身為海參的職責,說不定牠正在研究模糊邏輯呢。我們可以理所當然地歸結出,海參對於任何打著主義之名的偏見應該抱持著否定的態度才是。而我也有同感,對我而言,世界上所有的主義、信念都很可疑。就算它們藉由多麼正當的理論整合成一種思維,若要質疑其中是否真無瑕疵,絕非那麼簡單就可以解釋清楚的。就攝影而言,相信透過鏡頭即可喚起對社會問題的意識,那樣的幸福年代早已結束,攝影與社會的邏輯思想本來就不同。以行為表現的角度來解釋,攝影與我所憧憬的水底海參一樣,都是徹底從各自獨立的場所衍生而來的,也就是說,先脫離社會常軌,藉由海參般柔軟曖昧的視線,曾能冷眼看世界。
稍不留神就把這篇文章寫成這樣了,其實無論社會如何變遷、主義如何發展,更不論攝影發生了什麼,這些都不重要。就像以前曾經有部「我想成為貝殼」的電視劇一樣,我心裡所想的,其實也只是「我想成為海參」而已。對海參而言,好像也沒有所謂像樣的工作,說不定海參暗戀的對象是岸邊的鮑魚;而且牠跟我一樣,身邊沒有電腦和手機,不管怎麼看,都很難說自己走在時代潮流的前端。牠到怎麼進食?心裡在想些什麼?晚上又怎麼度過?再看看其外形,怎麼看都帶點骯髒感而且非常不起眼,若有機會真想詢問牠是如何忍受這一切。可是一旦遇到緊急狀況,海參的身體卻出乎意料地結實,或許從海參身上可以聽到一些令人驚喜的故事呢。
我撰寫海參相關文章時,彷彿融進了牠的狀態,不知不覺產生我跟海參是同類的感覺。實際上,朋友也常對我說:「你這人既滑頭又沒主見,真搞不懂你在想什麼,都幾歲的人了。」遇到這種情況,我都在心裡反駁:「你們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單純。」並嗤之以鼻不當回事。不過,如果我想變成海參,就不該有所抱怨,因為海參不會讓自己這樣忙碌,牠自然希望能被安靜的遺忘。在平靜無波的海底呼呼大睡,與人情社會隔絕,在始終模糊又懶散的海參記憶裡,獨自漂蕩玩耍。
節錄自〈日日皆海參〉
「牠自然希望能被安靜的遺忘。
在平靜無波的海底呼呼大睡,與人情社會隔絕,在始終模糊又懶散的海參記憶裡,獨自漂蕩玩耍……」
嘿,這不就是我心底的願望嗎。
- Sep 15 Wed 2010 10:33
《邁向另一個國度》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